作者:《亚太日报》刘莉莉今年,马来西亚种植及原产业部副部长、拿督陈泓缣特别繁忙,光北京,就访问过两次了。他说每天开会、洽谈、访问企业、接受采访,忙中偷闲也吃了“全羊宴”,逛了王府井。我说来北京要吃火锅的。他说:“火锅?你们不是叫‘涮羊肉’嘛。”以“涮羊肉”为引子,我们开始了专访。谈了会儿棕榈油,又拐到榴莲上。我说我是榴莲的骨灰粉儿,但到了马来西亚,才知道跟“红虾”“黑刺”比,冻得硬邦邦的“金枕”“猫山王”简直弱爆了。“怎么能只知道‘金枕头’呢?”陈泓缣有点嗔怪,“要说产量,马来西亚比不上邻国泰国,但我们走的是精品路线啊。马来西亚的榴莲,甜后带甘,吃过一次,就会留下味蕾的记忆。”“人生不也是如此吗?!”他补充说。我深以为然。陈泓缣是马来西亚的二代华裔,祖籍广东东莞人,当初父亲下南洋,在马来西亚建了家业。作为大马的华人精英,陈泓缣频繁往返于中马两国,去过不少中国城市。
当我问他最喜欢哪个中国城市,陈泓缣识别出我的“陷阱”,“你这是误导我啊,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采。”不过,他还是说了心里话,直言对“老家”广东大湾区,有着很深的感情。那是他的根,是他的感情纽带。广东发展一日千里,陈泓缣由衷地高兴,“我还能说白话(普通话),和广东人沟通没问题!”陈泓缣,政坛上励精图治一精英,平日里却是妙语连珠一书生,嗜书如命,亦庄亦谐,颇为有趣。陈泓缣喜欢读金庸,书中有侠亦有情,有中国的山山水水,也有中国人的侠肝义胆、爱恨情仇。他说,金庸小说,是他的人生第一课。有个问题,我下次见到他会问,如果用金庸小说里的人物自比,他会选谁?专访结束后,我送给拿督陈泓缣一幅广州刺绣,绣的是荔枝,寓意是红红火火、蒸蒸日上。他送了我一个大马超级大礼包,里面棕榈油、胡椒、巧克力…应有尽有,几乎是把整个马来西亚都搬来了,喜得我眼睛放光。
马来西亚人热情、淳朴、睿智、风趣,中国人亦然。两国人民相伴相依,互帮互助,一同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。而在陈泓缣看来,五十年只是一个起点,未来中马两国,将携手向着新的高峰攀登,拓展更多的合作领域。看着陈泓缣阁下远去的背影,我想说,感谢这些知华友华的马来西亚好朋友,正是他们,铸造起中马友谊的钢铁长城。注: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